|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发布后,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急剧增长。上海企业生产情况如何?抗原供应预计何时会比较充足?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全市有5家企业研发、生产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获得了我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市经信委等部门支持下,这些企业正在全力扩大产能,确保上海市场供应,并在此基础上向外省市供货。
业内人士认为,全国已有42家企业开发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总产能应该能满足今后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需求。目前,这些企业的产能处于爬坡阶段,预计约一个月后,供不应求的局面会得到很大缓解。
在政府支持下克服两大困难
芯超生物是上海第一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新冠抗原检测企业。今年3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方案发布后,上海市科委、市药监局、市经信委和市卫生健康委立即组建了工作专班,推进芯超生物、之江生物、伯杰医疗、复星诊断、科华生物等5家企业的新冠抗原检测产品注册证申报工作。如今,这些企业研发的试剂盒都已获批上市。
芯超生物副总经理叶扬告诉记者,公司是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供单位,“新十条”发布后,市经信委派工作人员进驻企业,协调抗原检测产品的保供工作。在政府支持下,公司从各个部门抽调人手,同时招聘工人,上海抗原检测生产线的员工人数增至150名以上。公司还与武汉一家企业合作,委托其生产抗原检测产品。
经过这些天的打拼,芯超生物上海工厂的日产量已达到20万人份,力争在近期升至120万人份。新的芯超生产基地正在浦东建设,面积为12000平方米,预计年底前竣工,使上海日产能未来有望达到500万人份。
目前,武汉工厂的日产量约为100万人份。不过由于武汉工厂的一批工人陆续感染病毒,日产量一直在上下波动。待员工健康状况稳定后,日产量有望达到200万—250万人份。
除了疫情影响,抗原检测产品的生产还受到原材料采购的限制。硝酸纤维素膜、裂解液、采样拭子……最近,多种原材料的价格在上涨,或处于缺货状态。“产品的综合成本涨了30%—40%,过阵子等产业链上游的产能上去后,估计就会恢复正常。”叶扬说。
作为上海第二家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的企业,伯杰医疗最近也克服疫情和原材料供应带来的困难,迅速扩大了产能。公司董事长赵百慧介绍,在投资上亿元建成的自动化工厂,抗原检测产品的日产量经过爬坡,即将稳定在200万人份。
“虽然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但是外包装等一些工序还是需要人工完成。”赵百慧说,“我们最近招了600多名工人,估计要招满2000人,就能达到500万人份每天的最大产能。”
企业希望百姓不要焦虑和囤货
之江生物总经理吕力琅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出现症状时,进行抗原检测的准确率通常是很高的。如果有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市民可以进行抗原检测,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
在之江生物的抗原生产车间,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已由过去的一班生产转为两班和三班倒。除了扩招抗原生产线的生产和质量人员,公司还通过全员动员,组织一批承担研发和质量工作、了解抗原产品的员工也投身扩产工作。全员投入并扩招人员、购置新生产线、开发新型生产工具……一系列举措将确保公司在今年底前后,将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产能提升至目前的4倍。
“随着近期市场热度的增加,之江生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声明函》,要求各合作伙伴严格执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合理合规制定销售价格,严禁恶意提高防疫产品销售价格等违规行为。”吕力琅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除了之江生物,芯超生物、伯杰医疗也在公众号上发布了类似的《声明函》。对此,赵百慧解释:抗原检测产品虽然是面向公众的消费品,但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其经营受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的严格管控。近期一些企业和个人看到抗原检测产品供不应求,就在线上或线下进行倒卖,这属于非法经营活动,相关企业将保留追求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在叶扬看来,广大市民不必为一时买不到抗原检测产品感到焦虑,也不必通过非正规渠道高价购买,因为从国内42家企业的生产潜力看,预计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产能爬坡,就能扭转供不应求的局面。届时,抗原检测产品会像口罩一样随时能买到。“希望老百姓不要囤货。上海市民就更不要囤了,今年上半年每家每户都收到过抗原,等用完了,估计市场供应就会比较充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