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周岩冰教授团队首次发现胰腺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望用于临床治疗中
近日,青岛大学周岩冰团队在《癌症分子学》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IPE3是胰腺癌中通过升高RAC1促进肿瘤进展的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TIPE3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 like-protein 3) 可能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靶点用于治疗胰腺癌。
该研究分析了171名正常个体和179名胰腺癌患者,对他们TIPE3 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TIPE3 mRNA显著升高。回顾性队列中 188 个胰腺癌组织标本的IHC结果也表明,TIPE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
据青大附院教授周岩冰介绍,目前在临床上,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法,但近70% ~ 80%的胰腺癌患者被诊断为晚期或局部晚期,并且切除肿瘤根治的可能性仅为8% ~ 12%。此外,根据切除来预测预后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探索能够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效果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具有关键的临床价值。
青大附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博士后李泽群是此次论文发表的主力之一。他表示,此次在胰腺癌中发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叫做“TIPE3 ”,这种标志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陈有海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且在胃癌、食管癌当中均发挥重要的促癌作用。但是在胰腺癌中,TIPE3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尚未见报道。
周岩冰教授团队通过检测分析临床上现有的胰腺癌患者样本,采用了回顾性队列、前瞻性队列证实“TIPE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价值,并构建了基于“TIPE3”表达的胰腺癌预后模型。最终证实“TIPE3”有望成为胰腺癌患者危险度分级及预后评估的新型分子标记物。此外,研究也初步证实“TIPE3”可以通过上调RAC1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李泽群介绍,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也是临床上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发病率与死亡率居于全球肿瘤前十位。此次发现的标记物为TIPE家族,该家族共有四位成员,分别为“TIPE”、“TIPE1”、“TIPE2”、“TIPE3”。在胰腺癌中,“TIPE3”分子表达越高,说明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可以用于指导医生用药方案及手术治疗时机。可以通过有效的肿瘤标记物进行肿瘤恶性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让家属配合有效治疗,从而达到个体化治疗、实现患者最大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