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结果疑云
近日有媒体报导:湖南 66 岁的退休老人黄阿姨在今年的职工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甲胎蛋白一项明显升高。因为老人日常特别注意养生及锻炼,身体一直也很硬朗,看着报告单中标红的结果,顿生疑惑。
此「孕」非彼孕
异常结果首先引起了检验医生的重视,为确认结果,医生马上查找了其他结果并向健康管理中心咨询了老人的情况。结果有些出人意料,综合影像学和其他多项检查并不支持老人罹患肿瘤的可能,考虑到妊娠情况下也会造成甲胎蛋白升高,检验人员随后又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试纸条(俗称验孕棒)对血液进行了确认。
阅读窗中鲜红的两条线表明:黄奶奶血中的HCG水平同样显著增高,提示怀孕!两项与临床并不相符的结果已提醒检验人员,进而怀疑老人血液中或许存在干扰检测的成分,经后续检查最终确认,黄阿姨是因为体内存在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 factor , RF )导致的两项结果出现假性升高。
干扰项类风湿因子是个啥?
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 IgG 分子 Fc 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最初由 Rose 等( 1984 年)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患者血清中发现。本质上就是抗-抗体,除能与人类抗体非特异结合外还能与多种检测试剂中的抗体(动物来源)成分结合,影响检测过程中的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导致多种免疫分析方法出现假阳性,是免疫检测中的常见干扰物之一。
经封闭 RF 后二次检测,黄奶奶血中 AFP 和 HCG 均回复到正常范围内。因此,基本可以断定之前假阳性的罪魁祸首就是类风湿因子。此外,血清 HCG 假阳性发生还可以由非胎盘 HCG 的垂体 HCG 、嗜异性抗体、甲亢、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增生、子宫癌等多种因素引起。
妊娠实验的虚与实
受限于试剂性能、患者因素、采样时机、样本类型、保存及转运条件、检测设备性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有实验项目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每个实验项目都会存在一些假性增高及减低的情况,妊娠实验当然也不例外。
血、尿 HCG 测定是妇科医生们最常使用的「妊娠试验」, HCG 是人体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有 α 和 β 两个亚基组成,因 α 链组成与垂体激素 FSH 、 LH 、 TSH 基本相似,在同类激素检测中有免疫交叉反应,因此选择特异性更高的 β-HCG 测定作为临床应用的首选项目,与黄阿姨结果假性升高相反的情况也很多,如日常工作中常遇到的抗原、抗体浓度比例不合适而致检测结果呈假阴性的现象, 1929 年由 Heidelberger 利用等量抗体检测浓度递增抗原时发现, 当抗原浓度过高时可以导致反应减弱,结果呈假阴性,也称钩状效应。
钩状效应的原因有多种解释。 趋于认同的观点是, 当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 形成较完整的免疫复合物网络结构, 使蛋白质分子的疏水结构 充分暴露而易产生沉淀反应. 反之, 当两者比例失调时,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免疫复合物的结构完整性, 使之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或发生可逆溶解作用, 即免疫复合物愈不完整, 则更易溶解。
识别&建议
1 与血 HCG 定量检测相比,尿妊娠测试只能作为一种定性、初筛手段,由于易受到操作不当,试剂敏感性低,留样不合格等诸多因素影响,更容易出现假阴、阳性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医生有时会建议进行血 HCG 测试的原因。
2 异嗜性抗体为 IgG ,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因此不会影响尿 hCG 的检测,则可以通过尿液 hCG 方法来间接验证。利用商品化阻断剂消除自身抗体对结果的干扰。
3 抗原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检测前稀释样本的办法消除钩状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