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抗体 抗原 磁珠
查看: 1260|回复: 0

化学发光检测中的 “ 钩状效应 ”

[复制链接]

4673

主题

468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392
发表于 2023-2-24 17: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化学发光法的普遍应用,虽然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与许多实验室检测方法一样,化学发光法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明显干扰,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如不能对这些潜在的干扰因素存在认知,就很有可能导致误诊误治,使患者权益受损,并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下面就对近期笔者遇到的一例异常结果,及其背后的干扰因素叙述如下,希望能对诸位读者起到一点警示作用。

案例描述
一份妇科住院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标本,在罗氏e602上第一次测得的结果为>10000mIU/mL, 进而选择1:20仪器自动稀释后,结果为>200000mIU/mL。为了看一下对于这样高值的标本,装机时间不长的A仪器表现如何,我们把原血清放到了A仪器上检测,却测出HCG为6647 mIU/mL。

同一份标本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通过查询得知,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葡萄胎,那么HCG浓度明显偏高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在e602上对该标本进一步稀释后,最终得到HCG浓度是1246970mIU/mL,我们将此结果报告临床。之后在A仪器上,选择自动1:100稀释后,也测得HCG为553951mIU/mL。可见A仪器在未稀释时,测出的6647mIU/mL是一份“虚假”的低值结果。六天后,该患者复查HCG,结果为8565mIU/mL(未稀释,E602测得)。

假设我们是使用A仪器测定HCG,并将其测出的6647mIU/mL直接报告临床的话,必然会严重误导妇科医生对该患者诊疗的判断。A仪器稀释前后的HCG结果迥异,我们分析是由于该检测体系在高浓度时发生了“钩状效应”。

钩状效应:
钩状效应是指免疫检测(immunoassay)中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分析物的浓度与检测信号值呈正比;但是,当超过某一浓度界限后,信号值反而随着浓度的增高而下降的现象。因为浓度与信号值的整条曲线形似钩子,所以称作钩状效应。

在化学发光检测中,夹心法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物与捕获抗体(一般包被在固相载体上)、标记抗体(标记有发光剂或酶)温育后,形成三明治式夹心复合物,在洗涤后引发化学发光反应,通过检测光信号,而测得分析物浓度的方法。

而当分析物的浓度超出捕获抗体与标记抗体可以结合的量时,分析物就会与两种抗体分别结合,使产生的夹心复合物的量不增反减,相应的光信号也随之减少,导致检测出的分析物浓度假性偏低。

过量分析物导致钩状效应:
从导致的结果来说,免疫检测中的钩状效应,与生化酶学检验中不时碰到的“底物耗尽”是相似的。这两种现象都是在分析物浓度很高时,仪器测出的反而却是低值。如果不加以甄别、处理,直接报告假性的低值,它们都会严重误导临床诊疗。

但不同的是,遇到底物耗尽时,生化分析仪往往都有数据报警,再通过查看反应曲线,可以很快得出底物耗尽的结论。而发生钩状效应时,化学发光仪一般是没有数据报警的,除了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研判和对比稀释前后的结果外,并不能轻易觉察出是否发生了钩状效应。因此钩状效应的表现,要比底物耗尽更为隐蔽,其对临床诊疗的潜在危害也更大。

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G、甲胎蛋白、催乳素等时,都可能遭遇钩状效应的干扰。比如,依据血清催乳素浓度的高低,垂体巨腺瘤可以划分为巨催乳素瘤和非功能性巨腺瘤。准确鉴别二者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前者口服多巴胺激动剂就可治疗,而后者则需手术摘除。巨催乳素瘤患者的催乳素浓度往往极高,容易受到钩状效应的干扰,如不能加以识别和消除干扰,就可能被误诊为非功能性巨腺瘤,进而接受不适当的治疗[2]。

钩状效应的处理与识别:
对已经发现存在钩状效应的标本,在稀释后重新检测,一般就可得出正确的结果。现在的化学发光仪都具备自动稀释的功能,选择自动稀释,既可以避免手工稀释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误差;又能防止手工稀释后的结果,再乘以稀释倍数时,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

因此,准确的识别出受到了钩状效应干扰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检验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诊断知识,具有一双能分析检验结果的“慧眼”,对检测结果要判断是否与医生的诊断相符,是否与患者的既往结果相符,对于不相符或临床医师提出疑义的结果,要积极予以稀释后重测。比如,对于诊断为葡萄胎,而首次检测HCG浓度却并不很高的结果;对于诊断为垂体巨腺瘤,而催乳素浓度却轻微偏高的结果,都要考虑到是否有可能存在钩状效应的干扰。

如何避免钩状效应:
钩状效应一般发生在一步夹心法中,而改用两步法,就是先将样本与捕获抗体进行孵育,洗涤之后再加入标记抗体,继续孵育,最后进行第二次洗涤后检测,这样可以基本消除钩状效应的干扰。对六种国外常见HCG化学发光检测体系的验证表明,其中四种采用一步法的体系,在HCG极高浓度时都会发生钩状效应,而采用两步法的两种体系则不会。

但是,A仪器检测HCG使用的就是两步法,为什么依然发生了钩状效应呢?这应当是A仪器检测体系中,所含的捕获抗体与标记抗体的量较少,其覆盖的HCG浓度范围过窄,导致其即使采用了两步法,也依然受到钩状效应的严重干扰。此外,设计采用高亲和力的捕获抗体和标记抗体,也能减少钩状效应的发生。

除了上面所述的钩状效应外,在化学发光检测中,检测结果还有可能受到嗜异性抗体、交叉反应、人抗鼠抗体(HAMA)等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检验人员不能只做操作工,不能对仪器测出的结果“照单全发”,要注重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解读,对可能的干扰因素时刻保持警惕,尽力将这些干扰因素 “消灭”在实验室内,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可靠的检验结果。
------------------------------------------------------------------------------
​End
1700人QQ大群,欢迎加入
1号QQ群:140978441
2号QQ群:951835987
490人微信大群,欢迎加入
群主微信号:1678200596
IVD原料论坛:www.BBSivd.com
IVD原料世界--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1号QQ群:140978441|2号QQ群:951835987|Archiver|手机版|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GMT+8, 2024-12-22 10:31 , Processed in 0.127390 second(s), 1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