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注于新一代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北京普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译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IDG资本和水木创投联合领投,清华工研院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孔蛋白优化,以及基于ASIC芯片的中高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产品定型。在优质资本加持下,我国有望快速突破新一代基因测序卡脖子环节。
当普译生物测序仪量产后,不仅能实现纳米孔测序技术落地中国,突破我国在长读长测序方面的技术桎梏,同时还有望走出国门,引领第四代测序技术在全球的快速发展。有业内人士预判,“纳米孔测序技术将使核酸测序效率大大提升,期待未来能为临床上实现个性化精准医疗与原研药开发做出重要贡献。”
企业简介 普译生物源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黄亿华研究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中国纳米孔测序仪研发的第一梯队,普译生物团队长期致力于解决我国纳米孔测序仪“卡脖子”问题,承担着突破国外知识产权封锁的重大使命。
除了作为中科院重大仪器设备研制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主体,普译生物的另一大重要任务,是产业化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公司在实现长链DNA直接测序的同时,未来会进一步攻关高准确度的RNA和蛋白质直接测序技术,实现低成本高精准度的生物信息解读,这也是普译生物公司名称的内涵。 而在普译生物成立之前,公司核心团队就先后牵头纳米孔测序方面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大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及中国科学院0-1专项,并获得过基金委、生物岛实验室等多级国家和地方科研支持。
创始人介绍 公司创始人黄亿华博士是国际知名结构生物学家,其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期间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博士导师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吴皓教授。博士后期间加入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合作导师为诺贝尔奖获得者Johann Deisenhofer教授。黄亿华博士2010年底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目前为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生物物理分会理事长。
2014年,黄亿华博士首次发现并鉴定了纳米孔蛋白CsgG,正是这一发现协助催生了世界首台商业化生物纳米孔基因测序仪。2020年,黄亿华博士与荷兰科学家几乎同时鉴定出CsgG/CsgF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进一步推进了纳米基因孔测序仪准确度的提高。黄亿华博士在beta-桶状膜蛋白结构与功能领域近20年的深耕,为攻克自主知识产权纳米孔蛋白这一核心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是基因测序领域的变革性技术,其技术和商业的可行性已经被国外公司所证实。纳米孔测序相比于其它测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不但能够对DNA进行测序,也可以直接对RNA进行测序,还具有进行蛋白质测序的能力。
此外,纳米孔测序技术还能够同时检测出DNA、RNA以及蛋白质上的各种修饰信息,这些序列及修饰信息与各种遗传疾病、肿瘤以及神经系统病变密切相关。正是由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技术优越性,在构建人类及其它物种完美基因组、完美转录组、完美蛋白质组的过程中,纳米孔测序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黄亿华表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纳米孔测序技术也需要不断完善,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这是公司的奋斗目标。本轮融资将加快公司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纳米孔蛋白和ASIC芯片的中高通量(6000通道)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产品定型,定型的测序仪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将有飞跃式的提升。
公司联合创始人娄继忠博士,同样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员。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纳米孔测序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娄继忠博士长期从事生物单分子检测和纳米孔测序技术研究。
娄继忠博士透露,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成立之前已经以科研团队的形式运行了多年,在测序技术多个环节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进行了相关知识产权和专利布局。纳米孔测序仪的核心技术之一,是高灵敏度和信噪比的生物纳米孔蛋白,但目前已知的可用于测序的生物纳米孔如溶血素、MspA、CsgG等都已经被国外机构进行了专利保护。
普译生物所使用的纳米孔蛋白,是黄亿华博士基于十余年研究积累的新发现,完全独立于其他被专利保护的蛋白,使公司能够突破国外的专利封锁。公司本轮融资目标定型的测序仪产品能够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