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半仙上海某三甲医院看病记: 医生:什么毛病?
贾半仙:嗓子痛。
医生:没啥大毛病,就是扁桃体发炎。发烧不?
贾半仙:不发烧。
医生:看你上一次也是同样的病症,直接给你开点药,也别做化验了。不过你上次吃的阿奇霉素(希舒美)没这个品牌了,医院不让用进口的,只有国产的。
贾半仙:国产的管用吗?
医生:管用还是管点用的,你多吃两天就行。 最近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的IVD集采闹的沸沸扬扬,其实这只是药品、高值耗材等改革的延续。这也仅仅是是医疗行业大改革的开始,一次跟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息息相关的的巨大变革。
1. 公立医院未来回到公益属性,不再追求赚钱 药品零加成,阳光采购平台,4+7带量采购、医保控费、DRG、DIP……总之公立医院追求公益属性,普通人以后看小病、慢病会更便宜,贾半仙亲戚治疗高血压药物居然10天的用量只要一块多钱。
那么医药代表这个职业就略显尴尬,医药代表无疑会是先被埋没的群体,近期大批药企的裁员也能体会到雪崩。300多万的医药代表何去何从,必须尽快转行,或者抓做新药和新技术的领域。
“三明医改”的背景也是十年前三明市医保一年亏了两亿多,财政绷不住了,医院肯定也不能关门,涨价也不太现实,,给医生降工资那也不对。 其实随着人口开始老龄化,整个中国的医保系统都会面临一个缺钱的问题,所以这次医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省钱。 第一步就是药品的集中采购,我们普通人看病贵,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药贵,其实非创新药药品本身成本并不高,很大一块成本是市场费用,什么是市场费用呢?这个大家都懂的。
患者在用药方面是弱势群体,顶多去求求度娘,分辨不了五花八门的药物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听医生的。针对一般的病,便宜的药也可以,贵的药也能治好,这个就太考验医生人性的。仅仅去查药厂是没用的,因为利益链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三明医改的第一步及时药品集中采购。这样子的巧妙之处就是药品的选择权就不在医生手里了,药厂找医生也没用,你只能去投标,和大家一起去比价格。比如心脏搭桥支架,以前13000元一个,集中采购直接降到700块钱,全国一年就能省109亿元。
药企在集采面前也是服气的,自己不干有的是企业干。其他什么各种肿瘤、血压等药品一旦集采,价格也都是腰斩。这样一来,相关各方的感情也就淡了,不爱了。
2. 看小病慢病会更便宜 普通人看病诟病比较多的看病贵,医生态度不好,其实原因很简单,医生是希望多看几个病人,多做几台手术,少部分还会多开些药,这也不仅是医生也希望收入多些,贾半仙身边某个医生所在科室就要求医生每天必须看多少个病人,这是KPI,弄得医生都没时间上厕所。
集采之后医生的工资应该会涨一些,也必须要涨一些,但是要坚决杜绝灰色收入。这样子的制度对年轻的医生和底层医生是有好的,因为以前只有资深医生才有门路。三明医改就把医生统一为年薪制。
以后看病可能小病慢病会便宜很多。本省药物集采入医保就大大降低了药物可及性。医生也没必要过度检查和开药,都年薪制了,治疗也会偏保守。就像去年的支架,能不做也就不做了,所以医保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医疗界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就是便宜、医术好、和快之间最多你只能顾上两个。 之后看病可能排更久的队,复杂疑难杂症,小医院自然不愿接诊,就会往大医院推。而大医院的床位数也是有限的,干多干少不影响自己收入,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医生无私的拼命加班,看重病难病也得排队。
成年人不看对错,只谈利弊。目前改革的方向就是往便宜的方向倾斜,毕竟先满足14亿人能看上病,是当务之急。在医术好和速度上面,多多少少要做一些妥协。这个趋势跟中国目前整个追求公平的改革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 看大病重病可能会有点麻烦 目前世界上看病有两种模式,一是走公益路线很便宜,作为基础服务提供给全社会,像英国、瑞典、加拿大,直接就全民免费医疗,但是这个路线的缺点就是税收高,而且需要排很久的队。当然我们的好邻居朝鲜也是全民医保模式。
另外一条就是医疗市场化路线,比如美国的医院,医术很高超,服务很周到,里面的医生特别和蔼,当然了,价格也十分美丽。
人对医疗的需求是无限的,上海市2019年全市平均期望寿命83.66岁,这也得益于医疗技术的提升,经济越好的地方,死于癌症的人数比例就越高,因为一般疾病早被治愈了。反面作用就是即便活到120岁,有病还是要治,医生永远不够,医疗资源永远不能满足,永远稀缺。
三明医改的一个方向就是把常见的病变得很便宜,照顾穷人,照顾基础医疗。医生不依赖于开药量,不依赖于手术量,与业绩不挂钩,大家都心平气和,至少部分能解决医患矛盾。
大的方向,整体而言,用便宜高效公立医院作为基础,给大部分普通人治小病和慢病,那么在高端医疗的资源上面做一些妥协。
公开的一个秘密就是绝大多数医院到了年底,由于医保资金紧张,会限制预后不好的病人的收治。同时对于高龄、生活质量差的病人,加上医保的考量,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医院的收治决策,这种矛盾在急诊科显得更为明显。
又想看病快,又想看病好,怎么办?只能自己花钱去私立,别太指望医保。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得考虑买保险或者存钱时也得把这一部分风险考虑进去。 另外一方面,顶级医生的工资公立医院是开不起的,要么去做行政管理,要么去私立医院。现在很多医生去私立医院前后一般都会网红化,饭圈化,也有专业的公司在背后运作。
医疗改革是个大话题,各有各的说法,也是最难改革的方向之一。美国改了上百年,也没有达到所有人满意的结果。给大家推荐一部老电影《愤怒的父亲》,男主为了给患病的儿子迈克尔换心脏,绑架医务人员,最后儿子得救,自己却进了监狱。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