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有外媒报道称全球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雅培在缅因州裁员400多人,而原因是市场对公司COVID-19 诊断产品的需求下降所致。据悉,400多名被裁员工中,位于Westbrook的员工为300名,位于Scarborough的员工大约为100 人。目前,Westbrook将解雇约 300名雅培员工这一消息已得到该市市长证实。
2020年5月,由于新冠疫情对COVID-19测试产品的需求增加,雅培宣布将在Westbrook的一家生产 COVID-19 测试套件的工厂中将员工人数扩大到1200 名左右。2020年9月,基于同样的目的,雅培在伊利诺伊州增加了约2000个工作岗位。
雅培曾在一份声明中写到:“我们最近看到 COVID-19 测试需求显着、快速下降,并预计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不过,针对在缅因州裁员400多人的消息,目前雅培未作出进一步回应。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很多行业造成了冲击,但对于医疗健康行业尤其是体外诊断来说,疫情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暴涨的业绩。如今,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疫苗接种工作的不断推进,新冠肺炎对企业生产发展的积极影响正在不断收缩。
如雅培这样的大企业在疫情退却后尚且还要进行大规模裁员,那么,以新冠疫情为爆发点的众多IVD企业在疫情退去之后又将何去何从呢?
01 雅培曾出现漏检 新冠漏检率超50%
6月初,雅培曾宣布快速测试 COVID-19 的前景发生很大变化。而在今年4月发布的财报显示,雅培第一季度 COVID-19 测试总销售额从去年第四季度的24亿美元下降至 22 亿美元,这导致总销售额约2.3亿美元(包括未与分析师的预测相比,诊断部门约为 3.6 亿美元。)
而雅培的BinaxNOW COVID-19 Ag Card 是早期测试销售的重要推动力,雅培曾以 53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lere公司,继承了这项测试背后的技术。
然而,2020年5月,纽约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雅培实验室(Abbott Labs)通过“干鼻拭子”收集样本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套装“ID NOW”可能遗漏近半数的新冠阳性病例。
研究人员对101位检测者进行鼻拭子取样, Cepheid公司的检测结果发现101人中有31例呈阳性,而这31人的干鼻拭子样本在ID NOW上检测,却显示其中48%的人为阴性。也就是说,超过50%的阳性患者用该设备检测时被漏检!即便研究人员换用更精确的鼻咽拭子进行检测,ID NOW的漏检率也达到1/3。
据悉,鼻咽拭子和干鼻拭子都是从鼻孔中收集样本,但鼻咽拭子会更深入鼻腔。
对于这一研究,雅培实验室对此项研究提出异议,强调雅培分发的约180万测试套装中假阴性率仅为0.02%。“虽然没有完美的试剂,但雅培的ID NOW测试套装可及时、迅速提供可靠的结果,”雅培对此说道,“如果要减少感染风险,世界需要在实验室、医院进行更多的检测。”
而在纽约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出现之前,也有媒体报道对雅培的快速检测装置误诊提出了质疑。
02 疫情催化国内IVD企业爆发式增长
从全球医疗器械领先企业到出现新冠产品漏检,再到如今的大规模裁员,疫情似乎成了雅培的“萧何”。但事实上,这也是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要面临的问题。
在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年报中,圣湘生物、达安基因、英科医疗等体外诊断企业业绩迎来了集体高增长,从板块整体来看,医疗器械板块净利润增幅前十位中,有六家是体外诊断企业。疫情期间,体外诊断行业出现企业陆续上市、大量融资事件。数据显示,我国成为全球体外诊断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新冠疫情让更多中国体外诊断产品有机会走出国门。
据统计,2019年国内IVD市场规模突破900亿人民币,2021年1-5月,我国主要诊断试剂产品出口额达到428.46亿元,其中以30021500为代表的试剂产品出口额为389.14亿元。经过疫情的洗礼之后,IVD市场已达到千亿规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IVD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从疫情开始到目前全球范围内开展疫苗接种,新冠检测带给IVD企业的发展带来多个机遇。从抗体和核酸检测到全民检测和集采,再后来便是抗原检测及家庭抗原自由检测。新冠检测的风口使IVD企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国内多家企业业绩达到巅峰,从而改变了IVD行业格局。
从国内企业来看,今年1-5月,我国试剂出口集中在在福建省、浙江省和北京市,三者共占据了近85%的试剂出口额。其中有很多企业脱颖而出,包括圣湘生物、华大基因、东方生物、艾康生物、金域医学、之江生物、硕世生物、明德生物、迈克生物、万泰生物、热景生物、乐普医疗、宝太生物等。这是一次对国产IVD市场的扩容,不管是在市场渠道还是产品研发都深度推动了IVD在国内外的发展。
以英科医疗为例,2021年一季度,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67.35亿元,同比增长770.86%;净利润37.36亿元,同比增长2791.66%,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环比上一季度大幅提速。不仅如此,公司毛利率由去年四季度的69.95%提高至70.48%,表明市场需求依旧强劲。
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该业务营收为134.52亿元,同比增长660.23%,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由2019年的84.95%提高至了97.22%。而在2019年底,英科医疗一次性手套产能为190亿只,至2020年末已经达到360亿只。
一场疫情让英科医疗一鸣惊人,业绩从行业中脱颖而出。
再看东方生物,该公司在疫情期间不仅通过自身和美国子公司来出口,还为德国西门子、法国biosynex代工快速抗原试剂,日均产能数百万份。而在市场准入方面拥有多项认证。
艾康生物自2021年开始,陆续拿到了多项国外准入,凭借其强大的产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北京热景生物、万泰生物、乐普医疗等企业。而今年热景生物较为突出,自三月初获得德国BfArM认证之后,订单爆发式增长。
03 后疫情时代 IVD企业该何去何从
不能否认,疫情加速了IVD的发展,但IVD企业不可能一辈子吃疫情带来的红利。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向常态化发展,国内外管控措施推进、疫苗接种逐渐普及,新冠疫情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逐渐缩小。那么在疫情退去后,这个高速增长的群体又该何去何从呢?
或许,被称为“抗疫第一股”的圣湘生物为行业提供了一种答案。
圣湘生物2020年的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总营收47.67亿元,同比增长1205.67%;实现归母净利润26.16亿元,同比增长6526%。而圣湘生物在2020年8月28日才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抗疫第一股”。
而在取得这一惊人财务成就后,圣湘生物似乎也意识到了公司业务不能长久依靠疫情,并由此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
6月21日,圣湘生物宣布计划通过股权转让、认缴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以合计2.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取得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迈生物”)14.767273%的股权,收购价较标的净资产溢价22.66倍。
5月12日,圣湘生物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与珠海保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保联资产”或“珠海保联”)协商一致,通过协议方式购买保联资产持有的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华生物”)95863038股股份(占科华生物总股本的18.63%),购买价格为人民币19亿元,折合每股人民币20.34元,圣湘生物将以自有资金完成前述收购。
而诊断业务的收购中,与圣湘生物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便是“医械一哥”迈瑞。
迈瑞医疗5月16日公告,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迈瑞全球(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全球的全资子公司 Mindray Medical Netherlands B.V.以现金形式收购Hytest Invest Oy及其下属子公司100%的股权,收购总价预计约为5.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2.57亿元)。
Hytest Invest Oy是全球体外诊断行业 (IVD) 最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之一。成立于1994 年,总部位于芬兰图尔库市(Turku),主营体外诊断用抗原抗体等试剂原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抗体服务。产品销往六大洲50 多个国家,客户群基本涵盖全球主流体外诊断试剂公司。
作为“抗疫第一股”的圣湘生物和“医械一哥”迈瑞,在我国的体外诊断领域已经有了稳定的地位,但在疫情红利即将退却之时,收购并夯实、拓展业务似乎成了它们的默契。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疫情之下的市场环境为所有选手们提供了契机,但只有实力派选手才能走的更远。无论是诸如雅培这样的全球知名企业还是向迈瑞、圣湘生物这样的国产企业,想要在IVD领域走的更远,走向国际市场,需要的不只是“名气”,更是面对市场善于调整的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