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抗体 抗原 磁珠
查看: 1235|回复: 0

胃功能三项:PGⅠ、PGⅡ、G17,一次搞清楚!

[复制链接]

4681

主题

468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450
发表于 2023-7-18 15: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来源:检验之声、圈内课堂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超过46万人,死亡人数超过35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都会新增1例胃癌患者,每1.5分钟就会有一个人因为胃癌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胃癌的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中国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与上个世纪70年代相比上升了一倍。其实大部分胃癌如果能早期及时发现,是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从而大大降低病死率。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是防治胃癌的关键。

“胃”已至此,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胃癌肿瘤标志物检测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方便、快捷,但是目前的胃癌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仅在30%左右,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寻找一种能适用于大范围对人体无创伤、简便可靠和费用低廉的筛查手段,将正常人中的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展开胃镜检查,是解决对胃癌预防早发、早诊断早治疗的首要任务。

经过国内外多年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通过胃功能三项(PGⅠ、PGⅡ、G17)检测进行临床筛查诊断,对早期胃癌、胃炎发现和确诊意义重大。
胃功能三项检测是对胃蛋白酶原(PG)的两种亚型PGⅠ和PGⅡ,及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17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给出PGR(PGⅠ/PGⅡ)值。该检测项目对人体无创伤,简单方便,特异性高达80%以上,检测的费用比胃镜、X光钡餐透视和胃癌肿瘤标志物检测都要低,是目前胃癌及胃炎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首选筛查手段。


泌素17(G-17)

胃泌素17的生理学作用包括促进胃酸分泌,与胃酸负反馈;维持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防止胃食管反流;促进胃肠道黏膜细胞生长,改善胃黏膜营养和供血。
胃泌素17的增高降低原因包括许多,常见的情况有:胃酸分泌异常、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胃泌素17检测的临床意义包括

判断胃分泌功能
反应胃酸高低
提示胃黏膜萎缩的部位、程度与风险
指导药物合理使用,如质子泵制剂(PPI)、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


胃蛋白酶原(PG)

由胃部分泌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型,PG的分泌水平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PG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PG可以作为胃病筛查的标志物。
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大量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应用PGⅠ/PGⅡ检测进行临床筛查,对早期胃癌的发现和确诊具有重大意义。


胃蛋白酶比率(PGR)=PGⅠ/PGⅡ

1.png

PGⅠ↓,PGⅡ正常
PGR进行性降低 与胃体、胃底的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PGⅠ正常,PGⅡ↑
PGR降低与HP感染、消化性溃疡和胃窦部疾病相关


胃功能三项检测的应用范围

1、胃癌早期及胃癌癌前病变的筛查。
2、萎缩性胃炎的辅助诊断,萎缩性胃炎时胃窦G细胞数量减少,因此合成分泌到血中的G-17减少,血中G-17浓度降低,在仅限于胃体的胃萎缩中,血中G-17浓度明显升高。
3、消化性溃疡的筛查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胃蛋白酶原(PG)的分泌水平可以显示为黏膜的状态和功能,当胃粘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PG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判定

胃癌切除术后PG分泌水平会趋于稳定值,当胃癌复发时,PG分泌水平会出现异常波动。作为准确筛查早期胃癌和胃癌切除术后复发判定的一大利器,胃功能三项检查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需求强烈
------------------------------------------------------------------------------
​End
1700人QQ大群,欢迎加入
1号QQ群:140978441
2号QQ群:951835987
490人微信大群,欢迎加入
群主微信号:1678200596
IVD原料论坛:www.BBSivd.com
IVD原料世界--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1号QQ群:140978441|2号QQ群:951835987|Archiver|手机版|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GMT+8, 2025-1-15 21:35 , Processed in 0.157565 second(s), 2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