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公布时间临近,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已陆续披露相关业绩,整体气象趋好。已逐渐适应疫情和集采环境的医药产业,正在回暖。
01 业绩9成预增,IVD“造富”继续
疫情后IVD企业业绩火箭般的增速,让业内欣喜的同时也不免担忧。需求一旦低迷或消失,IVD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会“哑火”?拥抱着巨大时机的IVD企业,似乎对潜在危机已做好应对准备,并逐渐掌握了过渡策略。IVD继续造富的能力,体现在了今年三季报的数字上。
据米内网统计,截至10月20日收盘,A股共有62家医药企业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情况,超9成是报喜。
九安医疗
九安医疗暴涨300倍成为“增速王”。公司公告称,预计前三季度净利160亿元-163亿元,同比增长31818.29%至32416.76%。
九安医疗称,报告期内受疫情影响,iHealth试剂盒产品在美国市场需求旺盛,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其实九安医疗的业绩也并非一帆风顺。对比九安医疗上半年两个季度的营收情况,其一季度狂赚143.12亿的好“收成”并未在第二季度完美延续。
公开资料显示,九安医疗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一季度新冠抗原试剂盒的销售,二季度基本没有新增重大订单。半年报披露,一季报九安医疗实现营收217.37亿元,同比增长6646.79%,净利润143.12亿元,同比增长37527.35%。二季度实现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0亿元和9.32亿元,净利润环比下降93.48%。
面对隐忧,九安医疗也在尝试多腿走路。天眼查显示,九安医疗的具体投资方向涵盖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公司公告表示,未来也将围绕与主业相关的医疗健康,以及科技领域进行布局。这似乎从侧面说明,已拥有庞大财力的九安医疗在风险面前,正在找寻新的保障。
除九安医疗以外,迪安诊断、华大智造、万泰生物、亚辉龙等IVD企业业绩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迪安诊断
今年前三季度,迪安诊断净利润达到22.81亿元-24.65亿元,同比预增85%-100%。其中,迪安诊断第三季度净利润为5.11亿元-5.56亿元,同比预增1%-10%。
迪安诊断表示,报告期内业绩上涨的因素包括优化运营效率,加大应收账款回款举措,经营性现金流实现净流入;传统诊断服务业务快速增长,自产产品业务高速增长;新冠检测业务增量明显等。
万泰生物
10月17日,万泰生物在上交所披露三季报,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21亿元,同比增长66.71%;净利润12.51亿元,同比增长168.03%;基本每股收益1.41元。万泰生物表示,业绩上涨主要是二价宫颈癌疫苗、试剂及活性原料收入增加带来的净利润增加所致。
亚辉龙
亚辉龙公布,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6亿元至8.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05亿元至7.25亿元,同比增加455.02%至467.93%。
报告期内亚辉龙非新冠自产产品业务及新冠产品业务均实现销售增长,其中非新冠自产产品业务方面,主要受益于化学发光仪器装机的快速增长,试剂消耗量增加致销售收入同比实现增长;
新冠产品业务方面,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在欧洲、日本、中国(包括香港地区)等市场均实现了销售,同时第三季度推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和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在海外市场销售,上述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增加致新冠产品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华大智造
华大智造2022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4.63%;实现归母净利润16.78亿元,同比增长4717.83%。
对于三季度净利润的上涨,华大智造表示,主要原因是2022年7月,公司及子公司与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子公司CG US收到Illumina支付的3.25亿美元净赔偿费。
如果扣除华大九天获得的赔偿款项,公司三季度业绩并非如上述耀眼,其扣非净利润为4403.37万元,同比减少45.42%。对此,华大智造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其经营规模及研发投入扩大,导致期间费用增加,同时公司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贡献额下降。
基蛋生物
基蛋生物10月20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5亿元至4.9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2.02亿元到约2.41亿元,同比增长79.76%到95.17%。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影响。报告期内,基蛋生物自产产品中各业务条线均保持增长,自产产品的销售占比上涨;发光系列仪器装机数提升,生免条线保持发展势头,预计前三季度生免条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左右。
观察来看,除了疫情为部分IVD企业带来的巨大市场,IVD企业三季度业绩的普遍“起跳”,离不开经营管理的改善、制度建设所带来的改革红利、国内新基建的开展以及全球常规业务的持续复苏。 02 医疗新基建不停,种子业务持续壮大
除常规业务复苏及医疗新基建带来的整体增长外,上升赛道和种子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也给相关企业带来显著业绩增长,第二曲线成为关注点。此外,国产厂商也在进口垄断领域持续发力。
迈瑞医疗
2022年第三季度迈瑞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9亿元,同比增长约20%,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亿元,同比增长约20%。营收、净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医疗新基建的大力开展和全球常规业务的持续复苏。
2020年起,迈瑞年营收跨过200亿大关,去年营收252.7亿元、净利润80.02亿元。现阶段,其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业务线均在增长,此外将集中资源加大对动物医疗、微创外科、骨科、AED四个种子业务的投入。基于前述种子业务发展前景,迈瑞还上调了其未来三年的收入体量目标。
市场层面,医疗新基建带来的采购需求仍待继续释放。
由于国内医疗新基建建设的方向主要为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容,因此对于医疗器械的采购需求多以全院级大项目为主。据迈瑞统计,从可及市场角度来看,截至2022二季度末,国内医疗新基建待释放的市场空间仍然还有超过220亿元。
海泰新光
三季报显示,海泰新光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上涨55.77%;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上涨52.51%。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上涨73.88%;归母净利润6000.79万元,同比上涨82.37%。
海泰新光从事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客户需求增加,产能持续释放。销售产品结构中,医用内窥镜器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
目前,国内内窥镜供给仍以进口品牌为主,国内上市企业主要有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其中,海泰新光在硬镜领域较为突出,是荧光硬镜龙头史赛克的核心零部件核心供应商。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国内荧光硬镜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35亿元。
惠泰医疗
业绩预告显示,惠泰医疗预计2022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47亿元-2.73亿元,同比增长52.44%-68.49%。
惠泰主营电生理和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已上市的产品包括电生理、冠脉通路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市场上述三类产品整体均由外资品牌主导。
目前,中国冠脉通路类产品市场份额主要由泰尔茂、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等国际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占据,其中,球囊导管、导引导管、导引导丝等陆续纳入带量采购。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仍处于发展早期,国产产品相对匮乏,产品线处在补齐阶段。
电生理领域,主要外资厂商有强生、雅培、美敦力和波士顿科学,国产厂商有微创、心诺普、锦江电子等,惠泰目前在国内电生理市场国产厂商中排名第一。27省电生理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已于近期下发,集采政策沿袭脊柱国采部分规则,整体较为温和。
维力医疗
三季报显示,维力医疗2022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28.20%;归母净利润5518.82万元,同比增长56.69%。前三季度营收10.04亿元,同比增长31.29%,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68.18%。
维力主营麻醉、泌尿外科、导尿、护理、呼吸、血液透析等领域医疗器械。
营收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外销方面,由于公司技术优势,大客户新产品项目持续落地,同时欧洲能源紧张及法规变更在即,促成部分产能转移至国内,欧洲市场逐渐打开。内销方面,三季度疫情开始逐步缓解,医院端用量开始趋于正常,销售重新回到快速上升趋势中。------距离2022年结束仅剩两个多月。根据国家医保局及四川、江西、陕西、福建、吉林等省此前规划,种植牙、口腔正畸、电生理、肝功生化试剂、神经介入类弹簧圈等大型省际联盟带量采购,将陆续落地。众多耗材集采新品类,也将开启降价模式。
同时,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政策,或在年内掀起第一波设备采购小热潮。
迈瑞近期指出,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预计和公司产品相关的贷款需求将超过200亿元。开立医疗也表示,此次贴息力度较大,还款周期也较长,有望促进欠发达地区、中低等级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积极性,为全行业带来增量订单。从各地指导政策看,部分地区有明确规定优先采购国产设备。中长期看,在各项政策引导下,国产替代进程将有所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