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VD行业低价中标新闻不断。
大连一医院1块钱中标罗氏生免流水线。 东莞一医院1分钱中标日立生化仪,后弃标,999元中标罗氏。 湖北一医院2800元中标2台化学发光仪。 301医院770元中标沃芬凝血仪,9900元中标罗氏生化仪
……
IVD设备超低价中标越来越公开化了,很多的行业人士都表示调侃:“月薪2800的我也能买几台。”
不过,看似“白菜价”的设备,背后却牵连着巨大的成本。每一台低价中标设备的背后,都可能是一单数百万的“生意”。湖北这家医院2800元中标发光仪的背后,是配套360万的试剂采购。
IVD设备的价格,已经成为一个文字游戏。只要是有数字,就不能算免费投放,也就不违反政策上禁止免费投放的规定。
总之,设备就是为了占住位子,真正赚钱的还是试剂,试剂是消耗品,可以源源不断的被使用,而设备的成本也会转移到试剂的收费上。这和送剃须刀买刀片,送饮水机买水一个道理。
明白人也一眼能够看出,这其实已经涉嫌不正当竞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招投标法》第三十三条 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事实上,这一类的操作行为已经被市场“默许”。买试剂送仪器的捆绑销售,已成为国内IVD市场目前最为主要的销售模式,封闭的设备采购后,只能用特定的试剂,简直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事情。
很多的IVD企业其实都做了法律隔离,具体操作的都是来自于经销商公司,销售的时候设备的所有权已经发生了转移,万一出了问题,处罚的也并不是生产企业。
从市场角度来看,国产替代,竞争红海,进口IVD企业目前也面临巨大的压力,设备低价下场竞争也成为了常态。在当下的市场状况下,进口IVD企业来打价格战,是有优势的。
从医院的角度讲,用设备不花钱,也乐于接受,增加了医院的项目开展,又能创收,又增加了医院的固定资产。真的买设备要掏钱的话,恐怕这个项目就黄了。
仪器基本都是白送了,未来的主要竞争还是要看试剂。目前来看,试剂集采大势所趋,不过由于疫情的影响,推进进度还是比较缓慢。从安徽发光集采的结果来看,改变还是挺大的,愿意降价中标的企业均收获了市场份额的增长。
新冠试剂的集采其实给整个行业的试剂销售打了个样板,价格是可以一直砍到脚脖子的。也让主管部门有信心把一些常规的项目都纳入进来。江西今年已经作为肝功生化试剂集采的试点城市,估计执行措施很快会出来,到时候估计又是一场行业的“地震”。
而目前不断出现的低成本价中标的市场行为,可能就是为了在大集采来临前,再占一波坑位,赚一波是一波。
万一以后试剂不再那么赚钱了,仪器恐怕就不会白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