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简介 在新冠流行发展期间,为了抗击疫情,全球各个国家,各个组织都纷纷上市了新冠抗原试剂。
在欧盟(EU),对SARS-CoV-2体外诊断试剂上市之前要完成CE注册。但是根据IVD指令98/79/EC (IVDD),SARS-CoV-2诊断的认证(ce标志)仅需要自我声明。
于是德国卫生部决定将SARS-CoV-2抗原快检测试剂的补贴与检测试剂的质量联系起来。
试剂质量的评估包括两部分:
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最低标准由德国两家政府机构Paul-Ehrlich-Institut (PEI)和Robert Koch Institut (RKI)共同制定。
从BfArM列表中选择试剂,由PEI/RKI进行比较评估。这个比较评估的目的 确定代表“先进水平”的诊断试剂的灵敏度, 又要筛出没有达到最低灵敏度的试剂。
最后,灵敏度低于“先进水平”的试剂会被从BfArM名单中删除,所有具有成功评价结果的试剂会被公布在PEI网页上。
评估过程
准备样品
先收集拭子样本,将不超过10个拭子样本的提取液混成 1个pool。每1个混合的pool都会进行PCR测试,并赋予一个CT值,用作半定量。
为了保证评估的公平,PEI也是尽了最大努力。准备了50个pool样本用于评估,涵盖强阳性,阳性,和中滴度阳性。每个pool样本进行500ul的分装,保存在 -80°C。
测试 (重点来了) 整个Panel用干冰运输到检测实验室,一旦解冻,按照50µl等分,在4°C保存,5天内使用完毕,无进一步冻结/解冻步骤。对于每个抗原测试和评估样本,50µl的溶液使用标本采集设备(如拭子)完全吸收。然后拭子在测试专用缓冲液中进行洗脱,严格按照各自的使用说明(IFU)进行。
滴加样本以后肉眼判读的结果会由两个技术人员判读,任何一个人判为阳性,就算作阳性。 测试结果会通过扫描仪和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
结果 参见PEI 最新清单,本文不做表述。
讨论,PEI 评估模拟的采样方法是否有疏漏?
总得来说PEI 已经做到很好了。样品的稳定性也进行了验证。但是如上文中对每个试剂的拭子分配50ul样品的操作是否合理呢?
做过快诊试剂的同行,应该都会了解,试剂展示的性能跟棉签的取样能力有关系。棉签不但涉及取样,也涉及洗脱,它的材质,吸附性,液体的承载能力,都会影响测试的结果。
就拭子的材质而言,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样本拭子包括亲水性棉签和疏水性棉签。亲水性棉签对液体样本的吸收较好,但有残留;而疏水性棉签,纯液体较难完整地加到棉签上,这就可能导致纯液体样本评价可能会出现和临床不一致的结果。
就拭子的承载能力而言,不同的拭子会有不一样的取样能力,抽提后,拭子上也会有不同的残余量。
每一个试剂分配50ul,看着是非常公平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假设,就是各家棉签的取样能力是一致的!但是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
统一分配50ul,对于上图最左侧的体积最小的拭子,可能是最占优的,而对于最右侧的拭子可能是最不利的。
这里做个假设: 最左侧的拭子,假设取样量50ul,提取后残余量5ul,那么释放量就是45ul。现在给它分配50ul,它正好释放45ul。
最右侧的拭子,假设取样量100ul,提取后残余量20ul,那么释放量就是80ul。现在总得才50ul,它最后只能释放30ul!
两者相比,后者只有前者的2/3的抗原量!当然,以上数据全是假设,仅为方便理解。但是实际评估过程,可能存在这个影响因素!拭子的取样能力没有被满足,但是拭子残余量却还在那里,于是试剂的检测灵敏度被下降了!
PEI 限制于现实世界能进行的比对条件,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取120+个拭子吧!(脑补下,被连续捅120+次鼻子),只能通过混合样品,然后再分配的方式进行,尽量保证公平。
所以进行临床试验,真实取样(就比如FIND的评估,在多个国家地区开展临床),得到的结果才会更加客观。
欢迎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