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错觉
笔者蛙声一片曾经在美国丹纳赫集团工作过,当笔者跟别人介绍丹纳赫公司的时候,有时会提到这家公司是世界500强。忽然有一天,笔者想到一个问题,丹纳赫在世界500强里面排名第几啊?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上网查了一下,结果让笔者有点小失落,至少在笔者查到的最近的十几年来,丹纳赫并不是世界500强公司,从2020年世界500强公司的数据来看,排名第500名的公司的营业收入约为254亿美元,而丹纳赫公司的2020年营业收入预计为220美元左右。其实不光是笔者有这种错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美国丹纳赫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网上看到的许多报道都说丹纳赫是世界500强,有的报道还公布了排名,有说是两百多名的,也有说是三百多名的。蛙哥仔细看了一下,这应该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那些文章的作者们应该是错把美国500强排名当作是世界500强的排名了。
隐形的世界500强
大家对丹纳赫最深刻的印象也许就是这家公司特别擅长并购,从1984年到现在不到40年时间并购了大大小小几百家公司,营业收入从3亿美金增长到现在的220亿美金,被业界称之为并购之王。
但是大家可能没那么熟悉的是,丹纳赫集团不光擅长并购,还擅长做拆分。在2016年丹纳赫集团把自己旗下的测试和测量部门、工业科技部门和零售/商业石油平台业务拆分出来,单独成立了一家公司Fortive,这家公司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9年,丹纳赫又把自己的齿科部门,包括Nobel Biocare、Ormco和KaVo Kerr等公司拆分出来,构成了全新的集团公司Envista,这家公司同样已经独立上市。
现在让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帐:2020年底丹纳赫集团的营业收入约为220美元,Fortive的营业收入约为46亿美元,而Envista的营业收入约为30亿美元。三个公司的营业收入加在一起大概是296亿美元。如果丹纳赫集团不拆分,根据最新的世界财富500强的排名,现在可以排在424位,排在中国的康泰保险集团(295亿美元)之前。
为什么丹纳赫要拆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丹纳赫要拆分,我们常说的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恒强,企业规模大了,有了规模效应,按理说应该竞争力更加强大了,但是丹纳赫的控制人为什么要把公司拆分呢?
其实,懂一点生物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当生物体出生时,几乎所有的能量都被分配用于生长,而维护部分相对较少;而个体成熟后,则全部能量都用于维护、修复和替换。这个理论已经被用于了解肿瘤、植物、昆虫以及森林的生长情况。
公司的生长跟生物体的生长类似,当一家公司规模还不算大,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时,赚来的钱绝大部分用于公司的扩张,而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职责细分,部门林立,赚来的钱不得不花很多在公司运营上面,真正用在发展上的资源已经没那么多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成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应该做一些调整,让自己变得更加敏捷、更有活力。丹纳赫集团在2015年用138亿美元收购了pall公司,马上就在次年宣布拆分。2019年2月,丹纳赫集团用214亿美元收购GE的生命科学部门,紧接着就在同年宣布拆分。
如此操作,是使资本增值的好办法,毕竟丹纳赫集团创始人史蒂文·雷尔斯和米切尔·雷尔斯兄弟被称为“资本配置大师”。但更重要的是,拆分公司,使企业保持灵活性,持续不断的增长,是让自己资本增值更靠谱的办法。
公司可以基业长青吗?
那些在世界500强榜单里面的公司,不乏历史悠久的公司,为什么丹纳赫公司不去学习那些公司,成为又大又强而且基业常青的公司呢?在1955年的《财富》500强公司的榜单中,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只有61家公司依然在榜单上。有报告指出,一家公司能够延续存100年的概率只有0.0045%,而延续200年的概率仅为十亿分之一。大部分已经存在超过100年的公司,与《财富》500强公司的类型有很大不同,他们大多规模不大,在高度的利基市场中经营,比如古老的客栈、葡萄酒/啤酒酿造厂、餐馆、糖果店等等。根据一个2008年的统计,在5586家拥有200年以上历史的公司中,有超过一半(3146家)是日本公司,837家是德国公司,222家是荷兰公司,196家是法国公司。其中超过90%的公司雇员人数不超过300人。德国最古老的制鞋公司--爱德华•梅耶尔于1596年创办于慕尼黑,时至今日依然只有一家门店。全球最古老的酒店是日本的西山温泉庆云馆,创办于公元705年,由同一家族的52代人经营,在改革之前,只有37个房间。由此可见,规模过大也许是基业长青企业的敌人。
笔者认为,丹纳赫集团不断拆分,保持一个适度的规模,也许就是希望能够长期的保持发展和增长。
为什么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很少见到这种情况?
除了保持适度的规模之外,笔者认为丹纳赫的增长模式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去中心化,丹纳赫把企业并购进来之后,都会保证这家公司的品牌和公司名。子公司之间除了必要的协同合作之外,很少会有强力的自上而下的集团作战。各个子公司有着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决策。丹纳赫集团对于这些子公司的控制不是统一的市场策略和强行的资源整合,更多的是DBS方法论的实践和对公司企业文化的宣导。不知道读者朋友是否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极少会衰亡?这个问题,《规模》一书中做过一些分析,结论是:城市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霸权胜出的代表。
城市的权力分散的,去中心化的,权力分布在不同的组织结构之间,这就保证了城市的创新层出不穷。城市的某一个组织,某个社区,甚至是某个行业都会衰落,但是对于城市本身来说,有衰落就会有崛起,总体来看,城市做为一个有机体,总是会生机勃勃。就好像一个人的生命总是有限,而一个族群就可以生生不息一样。丹纳赫的发展逻辑跟此有些类似,每家公司都独立经营,同时又有着松散的联系,一家子公司的兴衰并不会对集团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有公司离开,又有新的公司被并购进来,就跟城市里面有人离开又有新人进来一样。这样也许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高速发展的目的,但是长远来看,生生不息,企业集团才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