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跑去龙华和一个朋友L君吃饭,L君是欧美知名高校生物学博士毕业,回国以后从事研发工作,前年转行做投资去了,这次吃饭聊天的目的主要是建议他加入一家IVD公司。
理由如下:
经历过新冠疫情,这个IVD产品方向市场进一步扩容,存在市场机会;
同时L君就是这个细分方向的专家,有十年的科研和研发经验;
和星哥这样的手残党不一样,L君的科研动手能力很强,并且一直就对研发工作很感兴趣;
这家公司充分抓住新冠疫情检测机遇,现在要开拓新产品方向,而L君刚好是这个产品方向的专家,2年前引荐L君和公司老板认识,老板一直很想邀请L君加入。
L君未置可否,说了几个工作和家庭方面的理由,星哥又补了一刀,这个产品的市场窗口期估计也就1年左右,过了这个阶段,等公司老板招到其他人,再想加入就难了。
综合各种因素,今年是IVD行业打工人跳槽的好时机。
从整个行业来看,经历过新冠疫情检测,成熟IVD企业的上市潮,创业IVD企业的融资潮,很多IVD企业手上都有钱了,开的薪资也会比一起要高一些,尤其是对于稀缺的人才,是有比较大的谈判空间的;
这些IVD企业都在招兵买马,IVD打工人也多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创业企业,都有很多的招聘需求,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大了。
新冠疫情对于打工人选择方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比如生化诊断领域的玩家,包括几家上市公司九强、美康、利德曼几乎都错失了新冠检测机遇,科华好在是收购了西安天隆,但是目前的官司也比较尴尬。所在细分领域,整体在疫情中的表现,应该作为一个打工人坚守或者撤退的重要参考依据。有些细分方向,日薄西山,有些方向如日中天。处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再看所在企业老板的情况,新冠疫情防控一战,让所有IVD行业企业的老板在同一个起跑线做了一场大演习,有人身手敏捷,大杀四方,比如圣湘、华大,有人锲而不舍,终于翻盘,比如热景,也有人一直在犹豫不决,浪费了一次又一次机会,成了坚定的吃瓜群众,比如ABCDEFG……
平常经常被老板PUA话术洗脑的打工人,可以真切的看到在这场大演习中,你家老板的水平到底如何,值不值得长期跟随。
另一方面,老板能不能抓住机遇是一回事,就算抓住机会,分不分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老板全往自己家里搬,说好的奖金、提成和分红跟弟兄们没有半点关系。新冠赚了钱都不肯分钱分股份的老板,还在继续画大饼,继续PUA,真的是把打工人当傻子了。这样的老板还继续跟着有啥意义,赶紧快刀斩乱麻另谋高就吧。
最后是重新审视打工人自身的职业定位。
IVD集采是肯定会来的,不要有任何幻想。可以多和经历过药品集采的朋友聊一聊,看看哪类医药企业受药品集采的影响比较小,甚至在集采之后还发展壮大了;哪类人才依然是药品行业的稀缺人才,做个借鉴。
这里举几个案例:
很多新冠赚了钱的企业,都需要进行业务扩张,国外巨头才做选择题,国内IVD企业全都要,分子诊断企业要切入免疫诊断,免疫诊断企业也盯上了分子诊断的蛋糕,对于相关研发人才的需求也是激增,给打工人启示是,你在免疫诊断做了多年,可以考虑跳槽去分子诊断企业,反之亦然;
手里有了钱,不管是新冠疫情检测赚到的,还是融资或者上市搞到的,总要花出去,除了买地建厂房,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还要考虑收购一些小公司或者做一些早期投资,那么商务拓展和投资并购的人才也是一席难求,如果投资人所在的投资机构募资不顺利,去IVD企业做BD和投资未尝不是好的选择;
国内体外诊断试剂要集采了,人心惶惶,一定要加速出海的步伐,连带对于国际销售、国际市场、法规注册人才的需求大增,以前专注在国内注册的人员,多学学英语,了解下海外国家的注册要求,往国际注册方面转型,就是很好的出路;
比如你是仪器研发工程师,之前主要是做生化检验设备,有合适的机会还是跳槽去做分子诊断设备比较好;
以前只会对着几年不变的产品PPT背书的产品经理,多补补临床知识,如果有能力的学霸,重新捡回当年发表英文学术论文的劲头,往学术推广转型;
守着几家医院,过了十年好日子的经销商,多看看其他行业的机会,资产打理好,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待业中年了。
其实今年跳槽不跳槽并不重要,看清趋势,保持危机感,不断学习,提升职场竞争力,是打工人一生都需要的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