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给参加集采的药企贴钱,终于有省份这么干了。
8月20日,河北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新药研发、产品生产等7个方面推出鼓励政策,自8月20日开始施行。
这份通知和各地发布的行业支持政策大同小异,其中有一条引发了行业关注:河北称将“鼓励企业参与带量采购”,对进入国家集采的品种给予“不高于中标量销售额的10%”的专项资金支持。
河北省政府官方尚未公布更多的申请细节,只披露了这项工作由省医保局、药监局、卫健委及工信厅联合负责,单个品种补贴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生物医药是各地政府都大力扶持的产业,各地对药企进行直接资金补贴并不罕见,但大多集中在产品研发和生产端。直接对集采中标企业进行补贴的虽也有先例,但像河北省这样全省范围大规模开展补贴的,还是首次。
华北制药断供事件之后,国家医保局和联采办通过各种场合明示、暗示行业,摒弃“超低价中标”、“亏本中标”的错误想法,理性参与集采。
创新是好事,创新当然也伴随风险。河北省直接补贴10%的做法,会否引发省内药企在参与全国集采时恶意降价,以争夺市场?
不合理的补贴
政府补贴药企并不少见,一直以来,补贴大多以研发奖励或税收优惠的形式给出。
今年年初白云山曾发公告称, 2020年下半年收到各类创新或专利补贴3.85亿元。各地补贴药企的依据,大多是药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引进鼓励、退税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扶持。
但是,对集采进行补贴,此前并不多见。
河北给出的集采补贴规则是:补贴金额不高于中标量销售额的10%,单个品种补贴不超过500万元。这样的规则,实际上就是给了集采品种10%的价格空间。
众所周知,集采品种用量大,单价被压得很低,因此绝大部分参与集采的企业中标单品的实际采购额都不高。
以第五批集采中的常用抗凝药利伐沙班片为例,10mg规格的共有10家企业中标,按集采规则10家企业分享全国80%的约定采购量,即4444万片。信立泰、齐鲁等企业的中选价约为每片药5毛钱。这样算下来,拿下这一品种的企业的采购额最高也只在230万元左右。
前段时间因布洛芬缓释胶囊断供而被联采办点名的华北制药,按照约定的采购量7975万粒计算,7省采购金额合计也不到2000万元。
这样算下来,河北的10%补贴几乎能覆盖到所有参与集采的企业。即使某些集采品种采购额超过5000万元,企业也能获得500万元的补贴。
也就是说,在补贴政策下,河北企业在全国集采时可以比竞品报价低10%,还能保证利润水平不受影响。
河北省的新规,相当于给了企业一张护身符,可以在全国集采时更从容地积极参与竞争。
低价竞争不是集采方向
直接补贴集采并不是河北的首创。今年7月,杭州市政府曾发布相关文件鼓励企业参加国家集采以“拓展市场”,奖励额度限为中标总价的3%,且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各地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可能是药企受集采政策打压后在地方政府“诉苦”的结果。但是,这样的地方政策不一定是国家医保局愿意看到的。
按照集采规则,国家医保局已经完全评估了集采品种的成本,并给出了最高限价,为企业留出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已经完成的五批国家集采中,药品平均降幅基本维持在52%到56%左右,最高降幅普遍超过90%,整体情况较为稳定。
但是,不少企业的报价远远低于最高限价,甚至出现了恶意低价,国家医保局不得不立法来规范这种行为。
今年6月公布的《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违规者中标无效,并处中标项目金额5%-10%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限制或中止其参与集采的资格。
高值耗材领域同样如此,8月26日刚刚结束的人工关节集采培训会上,耗材联采办甚至向各企业直接喊话:不要把价格报得太低。
国家医保局反复重申“严禁超低价报价”,除了考虑到超低价格可能影响供货或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希望推动国内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恒瑞医药在2021年半年报中就提到,第三批集采中涉及到的6款药品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集采对恒瑞这样的大药企尚且构成严重影响,对于更多中小企业来说,参与或者失标集采,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下都会造成损失。
地方的集采补贴,实质上鼓励了地方企业去更积极地参与全国集采,不排除导致竞争更残酷的可能性。这不仅与国家组织集采的初衷相违背,更影响了整个医药行业的竞争生态。
河北补贴政策的后续影响究竟如何?今年第六轮全国集采即将见分晓。截至目前,除了河北和杭州之外,健识局尚未发现其他省市有类似的集采补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