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卓君
近两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体外诊断(IVD)行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为满足临床筛检需求,IVD行业持续投入到多种类型新冠病毒检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为不同时期国内外疫情的应对和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带动了IVD行业发展、推动了技术革新,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行业格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和控制,IVD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格局。除了常规检测业务的复苏外,许多企业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例如病原体检测、伴随诊断和癌症早筛等。值得期待的是,经过战“疫”,IVD行业比以往有了更多的资源和信心,去探索更大的未来。笔者结合今年上半年部分IVD企业的业绩及产品获批情况,对上半年全行业的发展进行剖析,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行业总体增长 新冠红利收窄
近期部分IVD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大多数企业的业绩向好,预计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一部分企业更是凭借新冠检测业务,特别是新冠抗原快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例如,热景生物的两款新冠抗原快速检测产品获得了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所(BfArM)用于居家自由检测的认证,驰援德国抗疫需求,导致外贸订单爆发式增长。热景生物预计2021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8000万元~16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137804.66万元~159804.66万元,同比增加70546.05%~81808.47%。凭借超过700倍的净利增长幅度,热景生物预计成为上半年科创板增幅最大的企业。另一家开展新冠抗原检测海外业务的企业东方生物,预计2021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8000万元~353000万元。
相比之下,其他新冠检测业务则没有这么高光。以2020年疫情期间最先受益的核酸检测市场为例,圣湘生物2020年上半年的利润较2019年同期增长146倍,2020年全年的利润较2019年同期增长65倍,2021年一季度的利润同比增长2倍,增速持续放缓;华大基因2020年的利润较2019年增长6倍,2021年上半年的利润较2020年同期甚至下降了27.34%~39.45%。华大基因在其业绩预告中称,剔除新冠业务变化情况,公司常规业务板块较上年同期均实现了稳健、有机增长。其中,肿瘤防控、感染防控相关业务样本量和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经济的快速复苏,新冠检测业务之外的生化免疫、分子诊断市场也开始回暖。以科华生物和迈克生物半年业绩为例,科华生物上半年度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107.61%~154.33%,迈克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70%~80%。
行业同质化严重 急需结构调整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增10家体外诊断上市公司,超过2020年全年(9家)。截至目前,我国体外诊断主营(体外诊断营收占比达50%以上)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50家。
50家IVD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为居于产业链中游的各种检测试剂生产厂家,也有少数流通和服务(第三方医学检验)企业。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上游原材料和高端仪器制造的上市公司。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IVD产业的上游核心原材料和高端仪器还是靠进口为主,工业级酶、抗体、测序仪、质谱仪等被国际巨头垄断的情况;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我国IVD产业发展向上游拓展的重要性,原材料和高端仪器的市场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但从市场来看,我国在IVD原材料和高端仪器制造领域没有上市公司的局面预计很快将被打破。5月,诺唯赞生物首发申请获上交所上市委员会通过,将于科创板上市。诺唯赞自2012年成立,持续深耕酶、抗原、抗体等分子诊断原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即为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家提供了上游原料,也把握了新冠抗体检测机会,扩大了医疗客户端销售渠道。6月,深交所恢复菲鹏生物的发行上市审核。菲鹏生物成立已近20年,建立起了涵盖免疫诊断、临床生化、分子诊断等主流平台的原料产品线,共开发出1200余种体外诊断核心原料。
仪器制造端以禾信仪器为例,上半年科创版过会,7月批准上市。禾信仪器自2004年成立,专注于质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慢慢挤入国外巨头的垄断市场。在测序仪领域,华大智造是全球为数不多具有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之一。去年年底,上交所受理了华大智造的科创板IPO申请。
已上市公司也在寻求对上游的布局,以增强产业链实力。例如,迈瑞医疗5月拟以5.45亿欧元收购Hytest及其下属子公司100%股权。Hytest深耕IVD免疫试剂上游原料27年,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已经与迈瑞医疗合作十多年。通过此次联姻,迈瑞医疗既能掌控上游原料安全,也能推动其IVD国际化进程。圣湘生物5月拟以19.50亿元获得科华生物18.64%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科华生物有着成熟渠道的生化免疫和血筛产品,控股子公司天隆在上游核酸提取、荧光PCR仪及中游分子产品上也有协同;6月又以2.552亿元获得了真迈生物14.77%的股权。通过对这两家公司的股权布局,圣湘生物将业务延伸到生化免疫、血筛市场,上游拓展到核酸提取、PCR仪器、二代测序仪器领域,有助于巩固国内地位,实现其更为厚实、立体的战略发展。
后发展阶段 IVD行业将现“百家争鸣”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我国IVD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不到2000万元,处于多、小、散的状态。疫情为IVD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临床需求和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对所有相关企业的综合能力进行了一次大考。不同企业由于在整体价值观、机会把握能力、执行能力、运营方式上的不同,经历的发展轨迹也就各不相同。整体而言,对临床需求更敏感、技术储备更丰富、执行更高效的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面对疫情后的发展,传染、感染疾病仍然会是一个持续的公共卫生问题,病原检测仍然会是一个热门领域。由于新冠检测对临床应用场景的深入挖掘和对技术革新的快速推动,在病原检测领域将会出现多种技术路线,例如病原宏基因组技术(mNGS)、分子POCT和CRISPR技术等。
癌症筛查是另一个热门方向。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死亡病例近300万,癌症负担在持续加剧。由于临床对于癌症“早筛早诊”的强烈需求,以及筛查广泛的受众将带来的高额市场价值,癌症筛查是当下IVD最火热的赛道之一。
2020年11月,诺辉健康的“KRAS基因突变及BMP3/NDRG4基因甲基化和便隐血联合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胶体金法)”获批上市,用于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诺辉健康通过一个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注册临床试验,验证了该产品的检测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从而获得了批准。这款产品的获批,不仅实现了肿瘤筛查产品的破冰,也为同类产品的临床验证摸索了一条路径。
精准医疗的概念也依然备受关注。笔者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批准34种药物的41项适应症,包括免疫抑制剂、小分子靶药、单抗药物等,其中15项适应症都需要伴随诊断指导用药。同时,国家卫健委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及《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等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按临床诊疗规范、指南、路径和药品说明书需进行基因靶点检测的靶向药物,使用前需经靶点基因检测,确认患者适用后方可开具。
不论从临床使用端,还是从政策支持上,都在对基因检测和伴随诊断领域释放利好。NGS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下降,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对这一细分领域形成了有力支撑。CMDE也在酝酿相关指导原则,以鼓励和指导伴随诊断试剂厂家和药厂同步开展工作,提高相关产品的研发验证的效率和成功率。
【作者单位:同泽合信(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
今年上半年批准上市及进入创新通道的IVD产品
2021年1-6月,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56个IVD产品上市,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116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7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33个,覆盖病原检测、肿瘤辅助诊断和伴随诊断等临床大类,其中多个产品为首次批准。以下从病原检测和肿瘤检测两个方面进行简单梳理。
病原检测领域
国家药监局上半年批准5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截至2021年7月7日,共批准60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包括30个核酸检测试剂盒、27个抗体检测试剂盒和3个抗原检测试剂盒。已批准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以传统荧光PCR方法为主,但不依赖cDNA合成的RNA检测技术、不依赖荧光PCR仪的CRISPR技术、样本进结果出的微流控技术都有产品上市,新型检测技术在技术成熟度、产品稳定性等方面得以提升。
已批准的抗体检测试剂盒以胶体金产品和化学发光产品为主。胶体金不需要仪器,操作简便,15分钟内即可出结果;化学发光产品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国内企业对相关技术掌握日趋成熟,与免疫市场国产替代的趋势相符。抗原检测产品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疑似人群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2021年1-6月以新冠抗原、抗体检测产品为主的试剂出口达425亿元。
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得到了极大推广。呼吸道感染因高发、易感,症状相似、需要鉴别诊断,而有着庞大的市场。采用多重PCR方法对多种病原体核酸进行一次性检测,具有效率高、特异性强、灵敏度好的优点。1月,卓诚惠生的“呼吸道病毒核酸六重联检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批上市,用于检测人鼻咽拭子样本中的6种呼吸道病毒核酸。4月,圣湘生物的“六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批上市,用于定性检测人咽拭子样本中6种病原体核酸。
此外,国家药监局还批准了上海芯超的“幽门螺杆菌23SrRNA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该产品属于创新审批项目,是首个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的检测试剂盒。
肿瘤检测领域
1月,桐树生物的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试剂盒(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获批上市,为国内首款获批的MSI检测试剂盒,用于辅助诊断林奇综合征。
3月,迈杰转化医学的“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得批准,成为国内首款JAK2-V617F检测试剂盒,用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MPN)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国外仅有一款QIAGEN的检测试剂盒IpsogenJAK2RGQPCRKit获FDA批准上市。
伴随诊断方面,臻悦生物的“人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于2月获批,成为第二个面向肠癌患者的NGS伴随诊断试剂盒。6月,罗氏“抗PD-L1(SP142)兔单克隆抗体试剂(免疫组织化学法)”获得批准,是第四个国内上市的抗PD-L1抗体,适用于阿替利珠单抗国内上市后的伴随诊断。
此外,截至7月15日,国家药监局今年共公示了9期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审查结果,其中有2个IVD产品进入创新公示,均为肿瘤检测相关产品。
【作者单位:同泽合信(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