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在6月15日对《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三十二条是“参与投标的医药企业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原则,合理定价,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对于此条款,不知道用意为何,但好像不少人持欢迎和支持态度,认为这是政府对这一恶劣行径的表态和打击,它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市场竞争,
下面说说本人关于此事的看法,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在谈论此事之前,先讲一个IVD人都经历过、并正在经历着的真实的事情。
西门子事件
2015年5月2日,路透社(英国)援引三名知情人士透漏,中国工商总局自2014年开始对西门子旗下医疗部门涉嫌贿赂医院使用其高价医疗产品一事展开调查。报道称,该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工商总局指控西门子公司及其经销商通过免费捐赠、提供医疗设备的方式,换取院方在此设备上独家使用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化学试剂,其行为违反了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并称,此次被曝光的贿赂事件涉及包括验血设备在内的多种医疗器材,涉案医院多达1000家。
鉴于发布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消息一出,中国医疗界顿时人心惶惶。
谁知,两天后,情况却突然反转。
2015年5月4日,针对媒体报道“工商总局对西门子医疗部门展开商业贿赂调查”一事,中国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家工商总局没有展开对西门子公司商业贿赂的调查,也没有接受相关媒体的采访”。
但是,深谙国情的体制内精英们不管是否“空穴来风”,相当灵敏地先后“领会”了这则乌龙。从那时起,全国上下各个医疗单位陆续规定:“禁止接受商家免费赠送或投放设备”。
果不其然,2017年8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查处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严肃查处假借租赁、捐赠、投放设备等形式,捆绑耗材和配套设备销售等涉嫌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行为”。
至此,关于“赠送或投放医疗设备”事宜正式写入国家法规,也验证了两年前医疗单位领导们的预判。
后“西门子事件”时代
IVD领域的当红赛道化学发光,在2000年前后由外企陆续引进中国并发扬光大。这个东西有个显著特点,就是“需要设备,耗材量大,并且专机专用”,基于此特点,不知从何时起,大家都开始免费投放设备到医院,一直持续到西门子事件时为止。
现在,突然不让免费投放了,那咋办呢,难道要买吗?可是很多医院不愿意买,为什么呢?
原来,根本不是报道中说的那样:商家免费投放设备,跟医院签署耗材绑定协议,高价售卖耗材获取高额利益,最后不光羊毛出在羊身上,并且多薅了医院很多羊毛。我不能说这种现象绝对没有,但大部分情况是,医院根本不会跟你签署什么绑定协议,至于耗材的价格也是事先谈好的,绝对不会因为仪器是投放的就让你抬高价格。有人会问,那商家为何要免费投放?因为激烈的竞争已升级到必须投放了,和移动/联通充话费送手机一样,往往还不如充话费送手机,充话费送手机时电信公司还要求你办套餐,但在医院投放设备是很难有的,没有医院跟你承诺使用量,仅仅是商家看好医疗前景并愿意赌(因为设备是有成本的),结果虽然大部人判断正确、赌对了,但也有一些人判断失误亏了钱。
说到这里,你也就懂了,为什么有很多医院不愿意买设备。他们明知道耗材要花同样的价格,设备之前是不需要钱的,现在却要花钱买,虽说不是自己的钱,但也是国家和人民的钱呀。就像我们看电视是不需要付费的,现在主管部门突然说电视台插广告太多,影响观看效果,并且电视台和做广告的商家都赚了太多,为了提升观看品质,以后禁止插播广告,看电视的人就付费吧,这是为观众着想。你愿意吗?
那么,有办法能不违规 还能不买设备吗?很多医院最后采取以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先买设备,买设备的钱再让供货商以耗材形式返还。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这里面有普遍的“低于成本价报价竞标并销售”行为。
你怎么看?
首先,这类行为,它该受到谴责吗?
在该事件中要求低价的是采购方(院方),从做生意的角度看,他们是站在买方立场的,要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没有毛病;从政治立场看,它们是站在人民一方的,他们完全对得起党国和良心。反而,如果不这样做,真的以不低于成本价买设备的话,那才是真正的反人性和滥用公款、出卖公共利益的。
低价销售的商家呢?你觉得他们真心愿意投放并返回仪器款吗?能赚2块,谁愿意赚1块呢?20年前打电话一分钟要几块钱,现在电话费便宜的要死,你认为这是移动公司主动降价的吗?如果不是残酷的竞争使然,谁会跟钱过不去呀。
其次,要监管和查处这种“低于成本价投标和销售”的行为,可行性如何,好取证吗?
成本是指哪些?含人工、研发、管理、耗损、专利等费用吗?
不同厂家由于采购量、工艺流程、管理效率、人员工资和社保、土地使用等差异,成本是完全不同的,又要如何核算?
为何有人要低于成本?
以上主要是从一个案例来分析,跳出这个案例来想想,商家为何要这样做呢?
大家都认同商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是自私的,那么商家为何要低于成本做生意呢,它的所图是什么?
第一种可能是前期的赔本只是诱饵,要通过后续的交易赚钱。这完全有可能,从免费提供少量毒品引诱人吸毒 到 互联网平台(打车、外卖等)烧钱培养用户习惯等都是这个套路。如果有此担心,最好的办法是斩断后续的交易或者让后续的交易有更多的竞争者,而不是让现在的参与者不能低于成本。
第二种可能是组合销售,通过一个产品赔钱销售,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比如买房子送家电或者宜家1元钱的冰淇淋,包括“西门子事件”前后商家免费或低价放到医院的设备等。这里面免费的家电、1块钱的冰淇淋、免费或低价的设备都是低于成本的。如果是这方面的顾虑,那就更是杞人忧天了。即使是捆绑的(比如投放医疗设备),买方也是会综合考虑性价比的,就更没有必要一定让人家不能低于成本了。
除以上两种情况,我想不出其它原因了。因此,不知道有关部门为何要如此规定,这么地“为人着想”。
总之,看到这个规定,感觉像是要求“奥运队员不可以 不拼尽全力”、“高考考生不可以 故意失误”一样,看似出发点正确,但实乃多此一举又无法考核。
市场经济,最好还是让用户自然地淘汰落后企业,而不是主管部门人为地干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