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抗体 抗原 磁珠
查看: 1452|回复: 0

质谱系列-厂家与临床的共鸣

[复制链接]

4681

主题

468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450
发表于 2021-4-17 23: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临床质谱这几年很热闹。因为也算在比较早期就有所接触,想在这个领域连载一个系列。写之前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都是边思考边捋顺了一些逻辑,没有认真推敲,欢迎大家后台一起讨论。

先明确一下将要广泛用到的几组概念:
1. 临床质谱,代谢组学
质谱有很多种,进入或正在进入临床的有三种:1)最常见,液相质谱,aka三重四级杆质谱,aka液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aka LC-MS/MS,aka LC-QQQ-MS;2)离子质谱,ak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aka ICP-MS;3)微生物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aka MALDI-TOF。本系列如未特殊标明,“质谱”均指第一种。

代谢组学,是类似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的一门学科。代谢组学研究的是人体体液中各种小分子代谢物,包括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等等。代谢组学始于质谱,生长于质谱,是质谱带来的数据化产物。

2. 靶向,非靶向
靶向和非靶向都可以是panel概念。靶向panel检测目标固定,检测需要有一一对应的标准品进行定性定量;非靶向panel对样本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扫描,不需要每种物质都有标准品,有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即可,对应半定量方法。本系列讲临床应用,提到代谢组学时多指非靶向组学。

3. 普检,特检
普检,aka表内项目,aka传统临床指标,有收费编码,有明确临床指南;特检,aka表外项目,aka创新Biomarker,没有收费编码,通常由文献或临床数据支持。

(一)厂家与临床的共鸣

1. 从特检到普检
几年前液相质谱从科研刚进入临床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质谱的优势就是大数据:非靶向代谢组学、生信分析、确定生物标记物、建模、机器学习,一套流程复制粘贴到各种疾病和人群。应用场景,糖尿病、心血管病,按病患基数随便一算就是千亿市场。收集数据也好办,科研合作,各取所需,数据有了,KOL背书有了,科研成果有了,大家都满意。那会儿像这样的产品和公司很多。NGS(基因组学)都进入临床了,质谱(代谢组学)还会远吗? 然而,众所周知,因果关系和相关性是有区别的。在没有明确致病机理的情况下,再大的大数据也只能证明相关,而非因果。 你可以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但临床一定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为了让临床乃至医疗市场“看见”,玩家们纷纷回到了传统赛道:做普检项目,先让仪器入院。

既然回到普检,临床对普检项目的要求是什么? 就如所有质谱IVD厂家所说,质谱是“高通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最佳平台。激素检测,传统化学发光只能测一个物质,质谱可以测整个通路;维生素检测,质谱是唯一能区分维生素D2和D3的金标准;药物浓度监测,质谱可以达到pg/mL级别的灵敏度。科室会,产品宣讲,找FAB就像做填空题一样,梳理一套自洽的理论其实很容易。

但当临床医生问到,为什么非得区分维生素D2和D3,甚至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 D2 比 D3 更快在组织中清除,并且生物利用度较D3低,临床多数都会直接推荐D3补充剂时;当化学发光、POCT这些传统平台也可以利用酶标板、多通道,并联实现高通量时;我在想,不能最终指导临床的检测都会很被动,“高通量”也并不如字面这么简单,毕竟不同检测对应的前处理、色谱柱都不一样,方法切换也需要较长的TAT,如果说国外ICL系统发挥了质谱高通量的最大价值,国内仍以院内检测为主,未来,普检是不是质谱的主战场,大概率取决于国内对于ICL的政策

2. 从普检到特检
对质谱来说,能形成更深远的默契,厂家和临床的短期目标才会更一致。在质谱的市场教育和营销中,这一点却常常被忽略。 在目前国内的检测格局下,如果质谱不是止步于整合型普检平台,那它的未来是什么?如果还是代谢组学和海量数据,那么临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

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从非靶向、特检项目的第一轮退出已经可以学到:无论资本构成怎样,行业政策怎样,这个市场对IVD最根本的需求就是Diagnosis,产品在这方面必须硬核,临床关心的不是-omics,不是panel,而是biomarker本。深入至临床路径的研究,必然会让临床对特检项目更开放,更主动。 第二,关于应用场景,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下游产物,虽然量化了“表象”,但距离“疾病根源”大概率也更远了。很多人认为NGS和质谱有很大的可类比性,而我认为最终决定他们应用的,却是这个本质上的差别。

早筛这两年正值风口,有人坚信医院是主战场,也有人用新媒体直接撬动了终端市场。不管怎样,营销只是手段,需求端和资源的匹配才是带来增量的核心动机。

最后,代谢组学作为特检,我们也要承认它的特殊性,通过机器学习训练的模型其内核可能并非一个逻辑确定的系统,里面可能隐含了上千个互相牵涉的指标,也会根据训练数据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究竟是否存在确凿无疑、让人百分百信服的因果联系(就像体重秤上的数字一样),有些难以说清。 但相关性强到一定程度,能代替因果性吗? 今年4月9日,FDA批准了首个使用AI辅助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设备上市- GI Genius。据公布的临床研究数据,结肠镜加GI Genius,与单独使用结肠镜相比,能将腺瘤或癌的检出率从42%提高到55.1%。有效的临床增益,是辅助类诊断获批的核心,引用之前在一篇癌症早筛文章中看到的一句话,“如果改变思维模式是个漫长的过程,那至少我们可以看见的更准确一些。”

------------------------------------------------------------------------------
​End

1700人QQ大群,欢迎加入
1号QQ群:140978441
2号QQ群:951835987

490人微信大群,欢迎加入
群主微信号:1678200596

IVD原料论坛:www.BBSivd.com

IVD原料世界--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1号QQ群:140978441|2号QQ群:951835987|Archiver|手机版|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GMT+8, 2025-1-16 00:14 , Processed in 0.109389 second(s), 1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