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会:主治医师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陈召秋:主治医师 滕州市妇幼保健院 在日常工作中,拿到一张血生化检查单,检查项目非常多,有时候我们很少关注一些特殊的检测项目,血清前白蛋白就是应该是其中一种,今天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血清白蛋白在儿科应用。
血清前白蛋白(PA)又称甲状腺素运载蛋白,是⼀种在肝脏中合成的四聚体非糖基化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负性急性相反应蛋白。血清电泳速度比血清白蛋白(ALB)更快,主要存在于血液和脑脊液中,机体内含量极少,其更新速率很快,半衰期约为 1.9 天。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转运甲状腺素和维生素 A,具有胸腺素的活性,可修复组织,促进淋巴细胞成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参考值范围:健康成人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为 250-400mg/L(注意部分实验室单位 mg/dL 或 umol/L 参考范围略有不同),临界值 160-200mg/L。儿童低水平阈值为 130mg/L。新生儿为 40mg/L。(注:mg/L*0.0182=umol/L)
应用价值
01、PA对特殊群体的营养监测至关重要
儿科常用营养监测指标体重、身高(身长)、皮下脂肪等,对于早产儿营养监测重要指标还有头围,实验室常用指标有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是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部分早产儿肠道内喂养耐受性较差,为达到宫内生长速度,常要同时辅以静脉营养并合理判断蛋白给与是否合理。
血清前白蛋白反映人体脏器蛋白质状况,半衰期短,代谢迅速,对营养状况的急性改变很敏感,是营养监测患儿营养状态的金标准,可以为临床指导肠外营养指导提供依据,可以评估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及蛋白营养状态情况。
营养摄入不足时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会快速下降,在开始营养治疗和足量再喂养 10 日内可升至正常低值。因此,前白蛋白是反映检测前数日患儿膳食能量和蛋白质是否充足的良好预测指标,可作为食物摄入急性减少的标志物。
但有文献指出危重疾病中,由于血管渗透性增加和肝脏蛋白合成的优先顺序改变,这些标志物的浓度会下降,所以不能准确反映有炎症过程和疾病的儿童的营养状况。因此对营养状态的常规评估没有帮助,但可能有助于评估接受全面评估后营养状态仍不明确的特定患者,如早产儿,此类患儿应用时应注意受到疾病状态等因素影响。有研究证实在母体向胎儿转运甲状腺激素及维生素 A 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妊娠期胎盘分泌的前白蛋白被转运至胎儿体内,对于分娩初期的新生儿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能受到母体影响,因此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初次评估的结果仅作为参考可作为基点,后续动态评估的变化趋势更为重要,但是目前没有良好的证据可指导监测的频率,临床通常 2-4 周监测 1 次。
02、危重疾病预后评估
危重病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血清前白蛋白用于早期准确判断预后具有特殊意义,如感染评估,重症胰腺炎、有机磷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
血清前白蛋白属于非特异宿主防御物质,能够将感染过程中向血液循环中释放的有毒代谢物质清除掉,同时被逐渐消耗。由于其具有较短的半衰期,因此在细菌感染时以较快的速度降低,同时其还属于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发生改变的时间可以提前到感染初期 1-2 天,因此能够将重要的依据提供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早产儿作为儿科特殊群体,感染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实验室常用检测方法有血常规 +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新生儿生后 72 小时内生理性升高,出生早期评估宫内感染时需慎重判读)被广泛认同并采用,而血清白蛋白认识相对较少。国内有研究证实,在早产的患儿中,血清前白蛋白结合CRP 可以作为一个检测感染和监测感染控制的重要指标。
03、PA用于肝病诊断
在营养供给正常、机体无明显感染情况下,血清前白蛋白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各型肝炎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肝硬化和重型肝炎降低最著。可提高早期肝脏疾病诊断水平。除对肝病的诊断有帮助外,血清前白蛋白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也有重要价值。 血清前白蛋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临床线索,但目前未被临床医师充分重视,其更多的生理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童桂兰,杨沛华,刘春文,周观林.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232-233. 2. 王江涛,张璋.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早产儿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0,14(5):75-76. 3. 刘玉韶.血清 C 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在早期诊断晚发性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工程.2015,22(8):1040-1041. 4. 王璟,张巍,王萍。早产儿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国际儿科杂志。2009,36(5):480-481. 5. 徐和平(翻译).儿童营养状况的实验室和放射影像血评估.UpToDate最后更新2020-03-02. 6. 金艳荣,马红梅,张震宇,刘崇东,罗玫,刘彤.中华富有临床医学杂志,2019,15(3);245-2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