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抗体 抗原 磁珠
查看: 1545|回复: 0

梅毒检测方法那么多,到底哪个更靠谱?

[复制链接]

4673

主题

468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392
发表于 2021-3-16 22: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在医学上梅毒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病原学检测;另一类是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法;以直接观察病原体为目的的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较少,能够开展的医院也不多。

病原学检测包括:
(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2) 镀银染色检查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则又包括两大类:

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的血清试验:
(1)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2)US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3)RPR(加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4)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目前RPR和TRUST是我国主要采取的两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检测方法。

以梅毒螺旋体抗原的血清试验:
(1)FTA-ABS(密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
(2)TPPA/ TPHA(梅毒密螺旋体凝集试验)
(3)TP-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CIA(发光法)
(5)GIC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6)WB(蛋白印迹试验)
(7)PCR聚合酶链反应
(8)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的检测,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被采用的检验梅毒的手段,血清学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点优点
(1)实验过程更为方便,更利于用于普遍的筛查,部分实验可以实现自动化。
(2)实验结果更为稳定,更为直观,可作为梅毒的确诊实验。
(3)实验结果临床意义更丰富,不仅可以作为梅毒的确诊标准,也可以用于观察疗效,复发等。

缺点:由于使用的不是梅毒的特异性抗原,非特异性抗原(心磷脂)可以和很多疾病产生交叉的阳性反应,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结果,大部分的假阳性滴度小于1:4

梅毒血清学试验较容易出现生物学假阳性反应,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类。

急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见于很多非梅毒的感染性疾病, 如:风疹、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牛痘疹、活动性肺结核、丝虫病、回归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随着疾病的消退,在6个月内一般都转为阴性。

慢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麻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慢性肝脏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等。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终身。

注:老人和孕妇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也可能导致假阳性

目前临床上检测梅毒较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化学发光法\ELISA、TRUST\RPR、TPPA,他们分别有哪些优缺点呢?


化学发光法\ELISA:其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在操作中可以同一时间进行多份抗体检验,该方法较简单,常用来进行大批量的筛查。

缺点:结果阳性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TRUST\RPR:该方法操作简便、迅速,适用于大量标本检测。用于临床初筛试验、梅毒的病程和疗效观察。

缺点:TRUST在硬下疳出现后4周才能检出,对一期梅毒检出率较低,适合诊断二期梅毒。还易出现生物学假阳性反应;肉眼观察结果,判断主观。

TPP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够作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

缺点:手工操作,步骤繁琐,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结果依赖肉眼判断且不宜保存,不适用于大批量筛查实验。

梅毒血清学试验筛查策略

WS 273-2018《梅毒诊断》规定,临床上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任何一类血清学检测方法作为(初筛)试验,但初筛阳性结果需经另一类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复检确证,才能够为临床诊断或疫情报告等提供依据,有条件时亦可同时做这两类试验。
1.gif
常用筛查流程

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解释
2.gif
------------------------------------------------------------------------------
​End

1700人QQ大群,欢迎加入
1号QQ群:140978441
2号QQ群:951835987

490人微信大群,欢迎加入
群主微信号:1678200596

IVD原料论坛:www.BBSivd.com

IVD原料世界--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1号QQ群:140978441|2号QQ群:951835987|Archiver|手机版|IVD原料论坛-抗体世界旗下的论坛

GMT+8, 2024-12-22 16:53 , Processed in 0.125457 second(s), 2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