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行业大致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和POCT四大板块:
生化诊断领域,国内市场已经日渐成熟,趋于红海市场,进口品牌目前主要盘踞在高端仪器市场,还时不时的遭受着国产品牌的冲击,而在生化诊断板块的中低端市场基本已被国产品牌占据,目前处于国产品牌互相角逐的阶段。
免疫诊断领域,较生化板块增长快,但是进口品牌如罗氏、雅培、西门子、丹纳赫等跨国巨头占据着主要市场,而国产品牌正处于崛起的阶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自动化程度较低,但是这个细分领域IVD企业众多,产品迭代速度也较快,相信随着国产品牌产品质量的提升,会逐渐形成优势。
分子诊断领域,疫情之前国内分子诊断的市场较小,产品主要集中在传染病检测市场,增长速度是整个体外诊断行业最快的细分领域,分子诊断领域国内外界限明显,国外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国内品牌主要盘踞在中低端市场,经过这次疫情,国内分子诊断品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界限不再明确
2020年以前国内分子诊断市场国内外品牌界限明确,以罗氏、赛沛、豪洛捷、凯杰等企业占据着大部分高端客户,其产品多为全自动形态,人工操作较少,而此时国内品牌多为手工PCR试剂产品,以成本低廉拿下了所有的低端市场,其中一些优秀的公司依靠自己推出的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搭配荧光PCR仪借助特殊的项目也在不断冲击着中高端市场。但相比国外品牌还是略显乏力。
这其中以HPV产品冲击中高端市场收益最大,主要得益于国外品牌如罗氏、凯杰、豪洛捷等HPV产品均无法做到高危全分型(14种),国产品牌凭借价格低廉+全分型几乎拿下了80%的临床HPV市场份额。
另外还有两个产品也比较成功,一个是EGFR突变基因和CYP2C19突变基因检测,这两个产品之所以快速切入高端市场的原因是临床意义明确+无国外品牌竞争。
其他诸如HBV、HCV、HIV、TB等常规分子诊断产品依旧是外企把握着绝大部分中高端客户。
当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备的能力时,中高端客户成为核酸检测的主力,此次国外品牌的新冠在国内基本都没进入绿色通道,只有国内品牌可供选择,因此中高端客户和这些新冠试剂厂家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融合,这种融合让国内品牌与中高端市场之间的产生了大量的联系,这种联系模糊了原来的界限。
行业迭代,步入自动化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种界限,有一部分原因是产品形态造成的,国产品牌多为手工法的核酸检测试剂,需要用到水浴锅、离心机、涡旋振荡器等一系列的辅助设备,这是2020年之前的常态,做一个分子实验,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步骤,就像在实验室做研究实验一样。
但当我们现在再去看国内的分子诊断市场,手工法做的已经很少了,给大家分享一组IVD从业者平台在6月8日转载发布的江苏省新冠室间质评的报告,这份报告中的半自动+全自动提取的医院占比达到了70.1%,手工法仅剩12.7%。
由此国内IVD用户从手工法的操作时代进入了自动化的时代,可能大部分还是用预装板+半自动提取仪的组合,但至少核酸提取仪成了核酸检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于成本的考量,半自动的解决方案是目前最适合中低端客户的方案,未来的优化方向可以朝着提高通量和兼容不同样本的角度展开。
高中低客户整合,形成体系
随着各地的PCR实验室拔地而起,围绕三级综合医院核酸检测基地的设立,未来核酸检测将不再是问题,来自经费、硬件等限制的高中低客户的界限被打破了,自上而下形成了核酸检测的共识,形成了一个核酸检测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我们发现国外品牌的的参与仅限于PCR仪等设备,新冠检测试剂基本被国内品牌包圆。
因此国外品牌在国内新冠检测市场上基本讨不到好了,除了像赛沛等这类新冠分子POCT产品在某个细分市场存在优势外,其他的国外品牌很难。
未来分子诊断可能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高通量的全自动流水线来处理批量标本,另一个方向是快速的分子POCT设备来处理应急的标本。全自动流水线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做出来了,市场也给了很长时间的调整期,在这个方向上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平分秋色,但在分子POCT这个方向,仅有优思达拿到了新冠的注册证,但新冠集采又没有给太多的生存空间,因此国内分子POCT的发展道路还是比较漫长的。
新冠疫情推动了国内分子诊断技术的迭代,对医疗机构而言,从手工操作开始进入半自动化的时代,对IVD分子企业而言,带来了很多的机会,也检验了一个企业方方面面的能力;之前因为行业小,风险也小,企业可以稳稳的发展,但现在资本要进来,行业被扩容,一个个IVD企业被拉出来摆上台面进行层层分析,筛选。
同时各路大神下海创业,进入分子诊断行业,新冠疫情,不仅仅是推动了分子诊断的国产替代,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的投入回报周期比药品短,市场空间巨大,或许这是仅次于互联网崛起的创业风口~ ------------------------------------------------------------------------------ |